3位獨臂將軍。(本文照片均為資料照片)
  白求恩在手術中。
  潘世徵。
  本報記者 文熱心 通訊員 李敏
  毛澤東說:“白求恩同志是加拿大共產黨員……為了幫助中國的抗日戰爭……一個外國人,不遠萬里,來到中國。去年春上到延安,後來到五台山工作,不幸以身殉職。”這是上個世紀60年代人們最熟悉的句子。白求恩是怎麼殉職的,人們也大致知道。白求恩的身後事呢?特別是作為一名外科醫生,那把手術刀又傳給了誰?潘世徵!
  5月13日,我們來到寧鄉尋找潘世徵童年的足跡。寧鄉縣史志檔案局局長謝仲舒講述了潘將軍的傳奇故事。
  1.接過白求恩的手術刀
  1939年10月下旬,白求恩在淶源縣摩天嶺戰鬥中搶救傷員時左手中指被手術刀割破,後給一個外科傳染病傷員做手術時不幸感染“破傷風”。可這位國際共產主義戰士要求八路軍把他“當一挺機關槍使用”,不顧傷痛,堅決要求去戰地救護。他隨即跟醫療隊到了前線,終因傷勢惡化,轉為敗血症。自知不久於人世,他給聶榮臻司令員寫了一封信,除了“讓我把千百倍的熱忱送給你和其餘千百萬親愛的同志”、勉勵大家“努力吧……向著偉大的路……開闢……前面的事業”外,還在信中“處理”了他的遺產——“給軍區衛生部長兩個箱子,尤副部長十八種手術器械,凌醫生可以拿十五種……”而那把手術刀,他送給了弟子潘世徵。
  2.擔當讓白求恩感動
  潘世徵只是他的弟子之一,當然是一個跟在身邊的弟子。
  1938年11月底,白求恩親率醫療隊到山西雁北抗日根據地進行救治,八路軍359旅就戰鬥在這裡。1939年1月初,白求恩為359旅開辦了一個23人的實習班。潘世徵雖然是旅衛生部政委,但同樣參加這個實習班。就在這個班上,潘世徵、白求恩之間發生了一場誤會。
  有一天,白求恩在病房裡發現一名上肢負傷的傷員,因沒有及時上夾板,右臂已經變形,一塊犬牙狀的長骨露在外面,傷口散髮著惡臭。白求恩異常生氣地問:“這是誰乾的事?”本來,這事應由一個剛從農村參軍的看護兵負責。潘世徵則認為,這事暴露了我軍醫療工作上的缺陷,這個批評應當理解為是對全旅衛生工作的批評,自己是衛生部政委,當然應對這件事承擔責任,於是就上前回答說是他乾的。白求恩當場對潘世徵作了極為嚴厲的批評,潘世徵卻不讓在場的旅衛生部長顧正鈞替他辯解,並誠懇地做了自我批評。那個傷員的右臂在不得已的情況下被鋸掉了。
  事後,潘世徵追查了這起事故,對那個團的衛生工作同樣提出了嚴厲的改進意見,又親自到旅長王震那裡作了深刻檢討。
  此事讓白求恩對潘世徵的印象很不好。當他們再次見面時,白求恩毫不客氣地說:“請你回去告訴你們王旅長,我認為他派你來學習技術是錯誤的,我不能接受你這樣的學生!”當場被白求恩驅趕,潘世徵十分被動、尷尬。好在當時有個衛生員請病假未來,潘世徵接受大家的建議,“冒名頂替”留了下來。因為燈光暗淡,人員雜亂,白求恩當晚沒有發現潘,可第二天中午查房時卻認出來了。但是,白求恩看到潘世徵管的病房特別整潔,照護傷員又特別周到,當時也就沒有作聲。在後來的日子里,白求恩又看到潘的聽課筆記詳細工整,實習時十分成功地完成了難度較大的手術,這才疑惑起來:“這樣一個熱愛傷員、專心學習、精通技術的同志,怎麼會做出先前那樣的事情?”
  3.白求恩收他為徒
  不久,白求恩從翻譯口中知道了整個事情的真相,非常感動,也深感慚愧,在班上作了自我批評:“對潘世徵同志,我看錯了。通過這件事我受了深刻的教訓,他也使我深刻瞭解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八路軍的真實偉大的內容。”白求恩還為此事給王震寫信,再作自我批評。潘世徵當然更受感動,認定白求恩是個“為了真理,為了事業”而“不怕把面子丟光”的人,從而對白求恩更加尊敬,學習更加刻苦。
  白求恩懷著深厚的感情,手把手地指導他做手術,幫助他整理手術圖譜,耐心地給他講解醫學理論,讓潘世征收獲不小。正如潘在日記中寫的那樣道:跟著白求恩“10天,勝於讀書10個月”,“空空而來,滿載而歸”。
  以後的日子,作為旅衛生部政委的潘世徵和大夫白求恩的接觸就更多了。開國少將彭清雲念念不忘白求恩、潘世徵師徒倆和另一位同志“給了我第二次生命”之恩。那是1938年冬,彭清雲戰鬥負傷後感染而昏迷不醒,隨時有生命危險。潘世徵請來白求恩,在另一位同志的配合下,通過6個小時的手術,才將他從死神手裡奪過來。
  4.王震:“他也救過我的命”
  解放戰爭中,身為第一野戰軍一兵團衛生部部長的潘世徵,懷著對戰友的深情和責任感,想方設法使他們的生命得到最大的關愛。一次戰鬥中,旅長頓星雲腿部受傷,股動脈被打斷。當時抗生素缺乏,出於考慮發生敗血症的後果,醫生們提出要截肢,潘世徵卻不同意。在潘的主持下,經過嚴格的消毒和細心的治療控制,頓旅長傷愈重上前線。
  副團長胡政頭部被炸傷,彈片嵌在頭骨里。潘經過縝密考慮,毅然動了開顱手術,取出了碎骨和彈片,使戰友奇跡般地脫離死亡險境。潘世徵的醫術高明,被稱為“神醫”,部隊戰士們一聽說潘部長來了,士氣就格外振奮。王震曾經評價說:“世徵同志救了許多人的命,他也救了我的命。沒有他,我們中間的許多人恐怕早已不在人世了。”
  5.被授予蘇聯醫學副博士學位
  1951年,已擔任新疆軍區後勤部政委兼衛生部部長的潘世徵,被派往蘇聯莫斯科中央醫師進修學院學習。一段時間後,他又轉入基洛夫軍事醫學科學院特別系深造。
  嚴酷的戰爭環境和戰友們年輕生命的消逝,使潘世徵更加深刻地認識到生命的短暫,時間的寶貴,從而更加珍惜時間,珍愛生命,頑強拼搏。在5年時間里,他廢寢忘食地讀書學習,連放洗澡水的間隙,也要捧著書讀上一段。有一次,潘世徵如法炮製,讀著讀著,忽然感到腳下熱氣蒸騰。低頭一看,原來水從澡盆中溢出來。
  潘世徵是一個優秀的學生,有1955年7月蘇聯塔斯社播發的一條電訊為證:“蘇聯中央醫師進修學院學術委員會授予中國醫師潘世徵醫學副博士學位。他的論文被蘇聯著名科學家認為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電訊中特別提到“潘世徵1951年到莫斯科學習,那時他一個俄文字都不識”,但潘世徵“在答辯時說的一口流利純正的俄語”,“令在場的蘇聯科學家個個目瞪口獃”。電訊中還提到,“在他的論文參考文獻目錄上已列有蘇聯作者的學術著作200多種了”,這不僅是說潘世徵對俄語運用自如,也是承認他的論文質量頗高。“苛刻的蘇聯導師給予了最優的成績”。
  潘世徵從蘇聯歸國後,任組建不久的解放軍軍事醫學科學院副院長,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6.就是捨不得丟書
  謝仲舒還告訴記者,潘將軍1916年出生於寧鄉偕樂橋鎮東務山一個貧苦塾師家,兩歲多還不會走路,身體瘦弱。稍長,討飯,放牛。放牛之餘跟教書的舅舅識字。9歲,他進入當地一家毛筆作坊當童工,在這段時間,每天干十幾個小時的大人活,晚上堅持跟工友們上夜校。1927年,他剛剛12歲,便加入當地農民協會領導的“童子軍”、走村串戶書寫“打倒土豪劣紳”,“農民協會萬歲”等宣傳標語,並參加罷工。“馬日事變”時,潘世徵與5位農運積極分子身陷囹圄,其他人被殺害,他因年少留得一命。在羈押途中,他機智、勇敢地逃脫了。只是,潘將軍少小離家,也從來沒有回來過,潘家老屋不存,潘家在寧鄉的親友也不多。
  他還告訴記者,放牛娃成為高級將領並不稀奇,但長征紅軍成為博士的卻只有三人,潘世徵是其中之一。這得益於他的刻苦學習。在紅軍醫務隊伍中,潘世徵的好學是十分有名的。無論是在行軍打仗途中還是部隊宿營時,空閑時間都抓緊看書。在長征路上,他寧願什麼都丟掉,就是捨不得丟書。戰事實在緊了,他就把書一頁一頁撕下,記熟了才將這一頁扔掉。經過刻苦學習和長期戰地救護的鍛煉,潘世徵的外科手術越來越精到,成為紅軍隊伍中優秀的外科醫生之一。不到20歲,他就擔任了紅三軍團軍醫處衛生隊隊長。
  只是天不假年,1961年,年僅45歲的潘世徵病逝。  (原標題:接過白求恩的手術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o25hotin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